2星|《创新跃迁》:20年前的旧书了,正好可以做《创新者的窘境》的靶子

创新跃迁:打造决胜未来的高潜能组织

版权页上注明英文版是1997年出版的。亚马逊英文网上看到的最早的版本是2002年的修订本,只有6条评论,算是影响比较小的作品。

书中用苹果举例,当时乔布斯已被赶出苹果还没回归。

作者注意到许多行业领导者被颠覆,也有些行业领导者在竞争中保住了地位。作者的建议:
1:行业领导者不要等麻烦来了才想到变革,没有麻烦一定要制造麻烦让公司提前准备;
2:可以利用技术创新的周期来实施变革;

作者写书的时候应该还没看过同年出版的《创新者的窘境》。跟后者比,本书正好是靶子。这20年的历史证明,本书两位作者的洞察力比《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克里斯坦森要差,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比克里斯坦森要差。

总体评价2星,价值不大。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1:这种规律,即成功之后紧随着失败,创新之后紧随着惰性,在从古至今的公司和行业中是非常普遍的。P6

2:他【罗斯福总统】不惜违反海军部门的规定,跨越所有的官阶等级,将西姆斯带到了华盛顿,任命他为射击练习的督察员。罗斯福命令美国海军全面部署连续瞄准火炮,并力挺西姆斯,确保他的命令能落到实处。P10

3:他认为,由于“认知受限”(专注于产品而非过程),成功的组织是动态保守的;它们会主动地尝试保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保守主义可能让任何一个成功的组织或系统在改革自身时困难重重。P12

4:麦肯锡公司的一项报告研究了85家面临难关的大型公司,发现在公司复兴之前,有2/3的高级管理者被替换了。组织原有的领导层有能力管理好变革的情况凤毛麟角。然而,在最成功的公司里,原有的管理层往往是变革的驱动者。P14

5:美国无线电和精工的案例都阐明了组织进化的规律:长期的渐进式变化,加上间歇性爆发的非连续性的,或者说跃迁式变化。组织中发生的非连续性变化要么迫于业绩危机,要么源自技术,市场或者管理方式的更迭。不成功的公司(例如瑞士钟表总公司和美国无线电)被动应对环境的振荡,而成功的公司主动地发起变革,重塑它们的市场(例如精工)。P27

6:安迪·格鲁夫(AndyGrove)曾说:“任何公司在历史上都至少遭遇过这么一个时刻,你不得不做出大幅改变才能跃迁到下一个业绩档次。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刻,你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P41

7:无论是比欧西还是美国海军,如果一个组织无忧无虑,那么惯性和现状就会在幕后破坏应有的创新。相反地,组织遇到的危机往往会触发实质性的创新和变革。无数例子告诉我们,变革的必要性总是诞生于危机状况中(例如对IBM 和瑞士钟表制造商而言)。不过,最成功的公司不会等待危机来临,P48

8:与“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相反,我们的建议是,如果组织还没有遇到麻烦,那么你应该想办法创造出机遇缺口来给它找麻烦。 P49

9:组织的历史越久,表现越出色,就越需要考虑到它的历史。从创新和改变的角度来看,历史常常是一个将组织挟持到它的过去的顽固“绑架犯”。P52

10:管理者还必须确保他们的人员与关键任务及工作流保持一致。这就需要对公司人力资源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估:1.竞争力(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在哪里);2.动机(什么样的奖励系统能最有效地激励他们);3.人口统计学(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有多久);4.国家的差异(综合文化是什么样的)。P91

11:沃特曼指出:“我在联邦快递对话的每一个人,从快递员,中层管理者再到高管,都说公司让他们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 可能产生压迫感的系统和激情四射态度积极的员工,对这两方面的微妙平衡,看起来就是联邦快递成功的关键。”在他看来,联邦快递双管齐下:P120

12:正如达美航空(Delta Airlines)的一名主管发现的那样:“上司不会拿这种事情来惩罚我们,这使得我们乐于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在这家公司,如果你犯了错误,认了错,而且从中得出了积极的结果,那么公司其实是受益的。” P125

13:就像菲佛喜欢说的那样,我们不可能在第一时间里明确决策的正确与否。能够确定的是我们在决策的后果上花费的时间,比在做出决策时耗费的时间多得多。他的观点是,我们如何处理决策可能要比决策本身重要得多。P154

14:在更复杂的组装产品(例如手表)和系统(例如无线电,语音邮件)中,技术周期发生在子系统的层面上。手表是由至少5个子系统构成的组装产品:能量源, 振荡设备传动 外壳和显示。 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技术周期。 P178

15:在一项研究中,希尔薇娅·弗拉特(Sylvia Flatt)发现,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拥有的顶级管理团队在共事时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同质性。她还发现,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还拥有多元化强的下级管理团队(在她的研究中,这些人指的是公司的副总裁)。于是,在这一层面上爆发出冲突和创造力的多元化会在同质性的高管团队(公司最顶层的四五位官员)手中迎刃而解。P186

16:为了有效地管理好跃迁式变化,管理者就必须在感性和理性上鼓动同事和员工。这就需要创造危机、制造联盟、应对焦虑和阻力,以及偶尔排除掉那些危害变革措施的人。不仅如此,重大变化是不可能由单单一个梦想家实现的。 它需要全情投入的高管团队和遍及整个组织的更广泛的领导团队。P222

17:在这些案例和本书中说到的其他例子中,管理者可以吸取到许多重要的经验教训:愿景、战略和目标是管理创新和变革的基石;创新的关键是执行,是实现;没有业绩缺口,就不可能有创新;一致性是诊断的关键…… P229

18:创新跃迁就是要管理矛盾,要同时管理今天和明天。我们要利用技术周期来主动地塑造今天和明天的创新流。P234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uoqs/p/9253338.html

时间: 2024-09-30 20:02:56

2星|《创新跃迁》:20年前的旧书了,正好可以做《创新者的窘境》的靶子的相关文章

3星|《永远的零售》:百货业定位第一人,实操经验是20年前的,对新零售做了少许点评

永远的零售:厉玲的零售经营哲学(吴晓波推荐,百货传奇人物解读新零售,剖析行业本质) 作者是零售业老江湖,“百货业定位第一人”,书中讲的是作者的零售业运营.管理经验,对行业的感悟与洞察,对新零售的点评. 作者的零售业运营经验大致集中在20年以前.对新零售的点评篇幅比较少. 全书信息浓度比同样是零售老江湖的黄若的书要差一颗星,作者的洞察力我认为也比黄若差一颗星. 总体评价3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1:零售

雷军20年前作文曝光:我会当一辈子程序员

提到小米雷军,巨匠对其印象之一就是很会营销,特别是很早就打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吸收了一多量米粉.其实扒扒雷军的年老期间,其实他是一位法度圭表标准员身世,大学读的是合计机专业,对编程有着狂热的欢愉爱好.昔日,由于有伴侣发给他一篇20年前的帖子,雷军在小我大众,号回忆了20年前,那仍是1996年,经由过程德律风线拨号毗邻到西点BBS上飙帖子玩的年月.据雷军回忆,那是一个互联网混沌初开的年月,那是一个BBS和Email几近掌握了全数互联网的年月,那是一个青春的幻想和热血沸腾的年月.雷军

用于520的20年前的图片

今天是520,20年前肯定没有这个“节日”呢.下面是20年前的一张图,当时用于送给Dudu的生日礼物哦: Hss:来看看我给你做的生日贺卡. Dudu:啊,好漂亮,你怎么实现的? Hss:啊,是这样,在背景放上文字和心形,中间放三个玻璃球,然后指定光源位置,用光线跟踪算法来做光线渲染,然后……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上图是1996年(20年前)选修了学校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其中一个作业是实现光线追踪算法,然后就有了上面的完成的作业.作业的代码原始版本是从师兄那里获得(但原始作者不清楚是不

封闭必死:请记住20年前的互联网发生了什么

封闭必死:请记住20年前的互联网发生了什么 试想一下,一个日活跃用户上百万的网络平台. 随着使用越发频繁,人们发现这个网络不仅仅是与家人和朋友沟通的绝佳方式,还有他们曾经在网络上所做的一切事情,作为这个网络的一部分,都能更快.更便捷地完成. 阅读新闻?这个网络有办法让它更快更简单.除了关注它们自己的网站之外,内容出版机构们开始将它们的报道直接发布到这个平台上面. 电子商务?如果购物能够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完成,为什么要去看不同的电商网站呢?厂商们于是在该平台上打造自己的店铺. 广告?这个平台知道你读

.NET成人礼 | 还记得20年前一起拖过的控件吗?

本文是MVP Ediwang写的回忆一个80后的拖控件的感悟,与君共勉: 每一代人都有记忆里的味道.煤球炉.黑白电视机是属于父母的记忆.而“拖控件”式编程,启蒙了无数像我这样的80后(嗯,89也算80后). 经典旧世 2000 年那个时候,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脑,我家也没有电脑.我在学校经常听几位家里条件不错的同学说他们玩电脑的事情.CIH.千年虫等名词让我对电脑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而我第一次体验到计算机,是在我母亲单位的机房里.它是一台卧式机箱.15寸 CRT 凸面屏显示器的

4星|《创新者的任务》:《创新者的窘境》作者二十年磨一剑,如何寻找颠覆式创新的机会

创新者的任务 <创新者的窘境>作者新作.英文版出版于2016年. 中信去年出了一个译本叫<与运气竞争>,影响比较小.这本是换了书名和译者又出了一本.在中文的语境中这个名字确实比<与运气竞争>更合适一些. 克里斯坦森在后记中说,<创新者的窘境>他研究了8年写出来,提出了颠覆式创新的思想.这本书他和几位作者一起琢磨了20年,想进一步解答:如何找到颠覆式创新的机会. 作者基本的思路是:寻找客户需要解决的任务,机会就在需要解决的任务中.在书中作者尝试给出相对系统的寻

20年前,?丝眼中的互联网

亲,那是盖茨,不是我! 我学会了开机,关机和用两个手指轮流揿按键盘,而不是只用一个手指. 亲,读到这里,你笑话我了.别价,这几招让我和工厂里当时比我早一年毕业的所有大学生都区分开来.因为这个青年?丝"会"用电脑,而别人连碰它都不敢. 这是开玩笑?不,这是20多年前山东东部一个偏远小城的一家工厂里发生的真实一幕. 我被安排负责生产调度科里的一台电脑,工作呢,就是把原来手抄的报表,用打印机打出来,然后骑着那辆不用摁铃.前面的人也知道我来了的那辆自行车,把报表分送给厂长和3.4个副厂长.

《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关于人生意义与子女教育的思考:4星|《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全书是作者结合企业的成败案例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作者是虔诚的基督徒,不过全书大部分的内容跟宗教无关. 书中关于企业的成败的总结,有案例有思想,关于人生.家庭.婚姻.子女教育,则案例集中在自己家人朋友中,推理部分偏多.全书的整体思路有点发散. 作者的在书中表达的重要想法我总结有如下这些:1: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人们做某件事真正的动因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2:与工作不满对立的并非就是工作满意,只是没有不满:3: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4:我们之所以

研究创新的战略、规律、方法、技巧的13本书

整理了最近几年看过的研究创新的书13本,2010年看过3本,和一本没看过但是认为比较重要的.<飞奔的物种>是新增的. 具体清单如下: 5星|<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开放连接意外错误催生创意 作者研究创意诞生的环境与条件,旁征博引,自己也做了相关的研究. 引用的创意案例主要集中在生物进化和科技发明两大类,其中的科技发明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分科,作者显然是查了许多一手资料而不是从其他书中抄故事. 除了案例,还引用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 作者举案例和研究成果的基本结论是:创意是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