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拼多多,想必很多人都隐隐察觉到问题,可就是有种说不清的感觉。是怜悯,放任,还是欺骗?从它通过文字来混淆品牌的认知来看,我认为是欺骗是取巧。有几个基本逻辑我觉得应该弄清楚:
你卖一部手机,甭管多破烂,只要有人愿意买,那就是正常的交易。一人愿打一人愿挨。尽管有违物美价廉的正常消费观。可是你要卖一部“平果”牌手机,那就是混淆认知,侵犯品牌,利用人们爱低价虚荣的心理来销售商品,而且是放在日光底下。这对于认真经营几十年数百年的品牌造成很大的伤害。人们不尊重品牌,对商业活动认知会造成扭曲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对其它类似事情的价值观。这是最核心的。总结就是,你卖多破的货没问题,这就是交易,但是利用文字游戏诱引人们扭曲基本的品牌认知,是大过。
有人说,毕竟拼多多服务了3亿人。这是个逻辑混淆。好像服务人数足够多,就可以抵消用不正当手段的方式。请问这是哪门子逻辑?没有拼多多之前,不一样有无数人默默地服务了 3亿人?反过来看,是不是拼多多碾压了那些真正默默用正当手段进行交易的人?
有人说,淘宝京东也造假,拼多多造假也没关系。这又是个逻辑混淆。这好比说,某个知名的企业存在假货行为,因此其它企业造假也没什么问题。这又是哪门子逻辑?你造假就是犯法,跟其它企业造不造假没半毛钱关系。
因此,我说很多中国人真该好好学下逻辑。别让人轻易就钻了你的空子。很多逻辑漏洞都是转移注意力,将对内在的认知用外在的关联掩盖。但是错的就是错的,市场占有率再高,有一天也会崩盘的。
经验论在很多中国人(包括我自己)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人们觉得不用学习,吃一堑长一智地学习,但是他们会发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缺乏基本的逻辑认知,会举步维艰。你将付出一个个惨痛的代价,换来一个个小的教训。或许中国人足够多,承受得起这样的代价吧?
很多中国人的逻辑都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而非建立在对事物本身的认知上。当然,这与我国历朝历代的历史教育有很深的关系。从古到今,大多数人不是追求真理、美好与正直,而是追求怎么活得比别人更加安逸,更加有门道,怎么控制别人或不受控制。从小到大,家长关心的不是你学得有多好,而是你比别人学得是不是更好。于是,全班都考差了,那你考差了也不是问题;全班考好了,只要有一人比你更好,你就是有问题的。在某个年龄,别人结婚了,你没结婚,那就是不负责任。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认知是对人认知逻辑的极大的扭曲。呜呼!
市场占有率论调一直盛行当下。“营销为主,流量为王”,似乎粉丝足够多,流量足够大,就变成了真理的化身,品质的保证。人们不再优先关注内容是否优秀,只关注是否得到了最广大的传播,甭管多烂的东西。媒体也迎合人们的口味,不再推广优秀的作品,而是传播那些最容易受到追捧的东西。当人们的注意力彻底从优秀的作品转移到各种琐碎碎片的讯息,当人们关注的原因不是事物的内在美而是它获得了多大的关注,那将是谁的胜利?
人们用语言制造着琐碎和暴力,却很少创造优美,实在是件可哀的事情啊!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vesqcc/p/942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