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总结感想

一:结缘计算机  

- 你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你认为你的条件如何?和这些博主比呢?(必答)

- 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 你热爱这一专业吗?你对计算机的热爱是怎样的?仅仅是口头的吗?

初中的时候,只想着努力念书,考上好的高中,高中的时候,也只想着努力念书把在学校中的排名提高,从未想过要念什么大学,念什么专业。尽管不尽如人意,成绩成缓慢下滑趋势。最终迎来了高考,面对高考的分数,选择跟分数的相合适的学校。至于专业嘛,并没有觉得自己对哪些方面特别感兴趣。选择计算机有一方面的缘故是因为家中有表兄学的是软件工程专业,并且他对自己的IT工作是满意的,向我普及了相对较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自己对计算机不讨厌,成为了专业的选择。我的条件太一般了,和这些博主相比差距更加明显了。两年过去了,踏进了大三的大门,在编程方面,仍没有太多的兴趣。也没有觉得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编程方面有什么擅长的。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要继续努力完成接下来的两年的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在计算机系里学习

大学想要吐槽的地方:国内外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区别?你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跟学校给你的有什么区别?(必答)

刘帅:“现在回想过去,才发现自己当时多么无知、多么机械。其实,不懂的时候,不管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去问老师、同学,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必须在年轻的时候有意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经常想一想,我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有什么好方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如何改进等,也要与人交流、沟通,讲出自己的想法,请别人指正。我们需要培养的是自己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而我是这样,进入了大学,大一的时候我也没有懈怠,学习c语言,数据结构或其他课,并且都能取得二等奖学金,可是我深知我在计算机专业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大二也变得有些懈怠了,一些课不听,选择一些专业课听。预习复习习惯也消失了。不过最重要的是我是在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主动的思考。与刘帅的经历有些相似。长久的被动学习也决定我没有什么进步

大学想要吐槽的地方:学校的专业还是比较少的,学校的社团也不够丰富主要是没有我感兴趣的吧,这个吐槽跟我们的专业也是没有什么关系。大学的期末考试真的有点水,如果考试难度提高
,也许对于自制力比较不好的同学会不会更加主动些呢

区别:外国学生很主动:比如当老师剩了些时间允许学生进行提问时,学生往往是积极主动的。是英语就是比较有幽默感吗?感觉外国课堂更有趣。3.国外大学更加注重团队小组合作,培养动手能力 。

--速成的培训班和打基础的大学教育还有mooc之间有区别吗?

肯定是有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大学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基础培养计算机思维,而培训班太功利性了,急于求成。MOOC这种各种大学的视频,只有个别老师的课比较有意思,其实从这个方面来说网易公开课的外国视频自我感觉比较有意思,而且学习纯粹靠视频没有系统的结构也是不够的

- 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么多数学,这和我们的计算机有关系吗”,你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疑问?对这个问题,你有自己的解答了吗?那么其他学科呢?

数学还是有用的,比如离散数学跟数据结构有比较大的关系,物理模电主要跟计算机的硬件有关。而且数学和物理能培养逻辑思维,代码编程是很需要这些的

理想的大学教育:

第三部分:未来规划

- 对于你未来在IT行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或者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准备怎样来规划你技术道路,职业道路和社会道路?(必答)

- 你对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已经做了或者计划做什么样的准备?

- 你们马上就要面临实习了,你打算在企业内实习还是在实验室实习?

- 实习经验究竟有多重要?是否需要马上开始积累实习经验?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看了腾讯的校园招聘,比较喜欢的还是不是技术岗位,比较喜欢产品经理
或用户研究,希望能在这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想做的准备,在大三期间,还是尽可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些。在大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有机会参与老师或团队的项目,积累经验

我会选择企业实习,相比于实验室实习,企业实习在我看来更加活跃,实验室实习成天研究,未免显得有些枯燥。在我看来实习经验挺重要的,如果有机会尽早与企业接触是件好事吧。一个公司的项目是要有经济收入的需要投入市场的,实习时如果能参与其中,也能提升自身  但在周见智看来似乎理论基础更加重要。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IT周见智:“个人感觉,学生时代不要刻意去追求项目经验。当然如果有机会,适当地进入一线企业做一些实际项目确实对你就业有帮助,但这样去做的前提是你已经掌握好了大学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不要瞧不起大学里开的一些课程,更不要觉得它们太偏于理论。计算机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虽然重视实践,但是实践是在掌握好理论的前提之上。”与我之前的想法不一致,之前我认为项目经验极其重要,可是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却没有掌握扎实。也存在另外的问题,迫切想参与项目,可是能力知识储备不足,焦虑感就自然产生了,茫茫然然浑浑噩噩就这样过去了两年。

时间: 2024-12-15 01:37:04

大学总结感想的相关文章

记大一大二经历以及教训

2017  5.10   我目前就读川大本科大二,第一篇文章,纯属个人的大学生活感想.   大一青涩,现在想来可以用无知形容,没找到笃定前行的方向,然而厌恶了现在的专业--风景园林.以下吐槽.此专业在我川真的是巨水,本身国内没多少开这个专业的,2012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倒数,在一个985院校里面的专业连个普通一本都比不上,可想而知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何况这个专业挂名工科,实则是搞艺术的,数学物理一概不学,和工科不沾边,要我觉得不喜欢设计千万不要选这种专业,身边动辄就从小开始画画,素描水彩不在话下

第一学期最后一次作业

题目一 当初我是如何做出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决定的? 大学填报志愿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顺次为计算机类和化工类专业.考虑的因素首先是个人条件限制,其次是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形势还挺不错,而且有在北京从事相关行业的表哥给予意见,我也能大致确定了大学毕业(或考研之后)的方向,综上考虑最终做出的决定. 经过一个学期,我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变化不是很大.无论是从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还是听其他老师对于本专业的论述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确实是一个面积广泛且目前市场热度很高同时就业前

软件随笔

结缘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这个专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本来我所填的志愿基本都是经济方面的:再退一步说,身为一个因为不擅长政治而选择理科的内心向往文科的学生,本来努力的方向也是外语类的学校.结果却阴差阳错的来到这里.仔细看了几篇博文,我身边的外部条件,可能比不上考入名牌学府的博主,但比起那些坚持梦想.自学成才的博主,或者那些来自一般学校,甚至是专业与IT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博主好了不少.但是不仅仅是外部条件,兴趣.才能.自身的领悟.勤奋等内部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我看来,这些博主的内在条件都十

从上大学,至今三年的感想

我在高中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平时的模拟考试发挥也比较稳定.到了高考,最后的成绩自然是跟平常差不多,没有什么突变,最后选了一个本省的大学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地点.当时跟自己的父母为了专业这件事商量了很久,我也是挺庆幸当时父母就有这种"专业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的这种思想,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以前的一些同学,随便选择了一个要么是今后没有比较好的就业机会,要么就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的专业. 软件工程这一门专业跟计算机挂钩,自然就有很大的就业机会.不过,当时没想明白的是就业机会大,其实就业的竞争也就更大

大学毕业小总结以及感想

6月18办理毕业手续,开年级大会,毕业年级聚餐.19号毕业典礼,拿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我去确认领这些时候,师弟师妹说终于见到我本人了,因为我领的东西最多,很多张荣誉称号还有优秀毕业生纪念品.我没多大感觉,因为就毕业了.那晚还收到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一点结项经费.那晚开始班级唱k疯狂,第二天进行玩游戏以及撕名牌.时光匆匆,从指间流逝.我也开始正式踏入社会,只不过到现在还没缓过神.感觉还没毕业. 那晚我们班上疯狂一起唱歌,呐喊.因为就要结束了...感谢有你们的陪伴. 有不少师

当你觉得大学没学到Linux时的感想

你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你在大学有学到特殊的技能吗?你可以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吗?当这些问题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迷茫吗,绝大多数的人在毕业的时候并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不是因为你的专业不好,而是你就没有付出努力.那么你该怎么找见一份差不多的工作,这里告诉你就是Linux,帮助你快速掌握一门技术,把握自己的命运,接下来说下怎么学习与现阶段学习的优势. 动力: 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当我们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找到工作的时候,你会不会感觉到莫名的压力呢,就是这种压力,可以让你更加专注的去学

我上了三年大学,一些感想

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挺怕去学校的. 我本就是一个特别喜欢依赖别人的人,可能就是因为太过于依赖他人,才感觉自己愈发的孤独.坦白的讲,对于孤独我总有种厌恶的感触,既矫情,又扎心. 我知道,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除非彼此爱的深沉,否则甚至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不确定的麻烦,先不谈能否指望彼此,可能还会成为对方的拖累. 很遗憾,也很难过,不知是敏感,还是多想,突兀的发现. 我上了三年大学,没交到一个真心朋友. 曾有人告诉我,别对还未发生的事,抱有太大的期望,也别做太完美的未来规划. 这让我想起古典提及阿

读<<大数据时代>>的一些感想

第一次听说<<大数据时代>>这本书,是在网上看到的央视搞的一个2013中国好书评选活动推荐的25本"中国好书"的榜单中看到的.然后迅速上豆瓣上查看了一下对该书的评价,一看非常高,再加上央视的推荐是从2013在中国出版的40册图书中选出25本,可以说是精华了.果断定了一本,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   大数据这个名词或者说概念从被提出开始,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经常见诸媒体上.好像哪家媒体的科技板块每天不弄一些这样的新闻条,它就显得不够档次一样.这是

过来人谈在美国大学里的中国研究生

每年都有很多中国学生出国读研.刚到美国的你是非常兴奋的,在bbs上描绘了一遍又一遍美国的蓝天白云,心中充满凌云壮志.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有种无形的东西,逐渐消耗着你的锐气.这种无形的东西,或许是学业的繁重,或许是导师的指导方式,或许是不理想的实验进度,也或许是生活上的种种不便.以至于入学一.两年后别人问起你美国生活如何时,你不再像刚出国那样眉飞色舞地说美国花好稻好,而是平淡地说,“就那样了”.在美国读研的中国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现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美国有几千所大学,中国留学生大多分布在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