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区溢出的基本原理

缓存区溢出是由于当被被溢出程序/系统调用类似于read()、sprintf()\strcpy()等函数时向程序的内存空间中写入字符串,一般程序会将其放入堆或栈数据结构中 。若其对写入数据大小没有严格限制,则可能引起数据覆盖函数调用时压栈的esp栈顶指针及eip返回值,通过精心设计的写入数据,可以控制其返回值从而达到夺取控制权的效果。

由于我们的程序是以字符串的形式写入内存,所以 应避免空字符00的出现(函数会将其识别为结束字符串‘\0’,从而将我们构造的shellcode从中间截断。)但有时我们的shellcode需要使用字符串,就需要使用空字符作为字符串的结尾。可用的方案之一为不直接储存空字符,而是在夺取控制权之后通过汇编语句创造空字符,给字符串加上一个结尾。例如

Xor eax,eax

Mov  [指向结尾的指针],al

时间: 2024-08-03 12:47:59

缓存区溢出的基本原理的相关文章

缓存区溢出攻击实验(3)

缓存区溢出攻击实验(3) 本实验预计分 3 个小实验来做,本文是第三个实验. 缓存区溢出攻击实验(1) 缓存区溢出攻击实验(2) 缓存区溢出攻击实验(3) 本实验跪谢大神 YSunLIN 的帮助与指导 ~ 不保证成功,一切皆有可能 ~ 背景介绍 请参照实验(1)(2). 实验目的 最终目的:只给一个需要输入正确的序列号才能验证通过的exe可执行文件,要求在不知道源代码的情况下利用缓存区溢出攻击来破解该exe文件. 注意!!! 不知道源代码的情况下 不知道源代码的情况下 不知道源代码的情况下 现实

缓存区溢出检测工具BED

缓存区溢出(Buffer Overflow)是一类常见的漏洞,广泛存在于各种操作系统和软件中.利用缓存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会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崩溃.渗透测试人员利用这类漏洞,可以获取系统权限,远程执行命令等.Kali Linux提供的BED工具(Bruteforce Exploit Detector)是一款缓存区漏洞检测工具.它预置了十一种插件.这些插件针对不同的服务或系统,如FTP.SMTP.POP等.同时,这些插件内包含了已知的各种攻击载荷. BED通过加载插件,向目标主机发送攻击数据.

关于缓存区溢出的这段经典代码为什么编译失败xvs

深秋时节,落叶遍地 浮游在落叶的深海里,偶尔探头出来仰望天空,才发现已经忘记曾经的誓言~ 若不是风激起了千层浪,你又如何发现心中的那一片深藏的角落有着你最初的梦想 曾几何时,你却忘了 肃秋的寒冷?,无人能懂. 又是一季感伤时 悲伤入侵,誓言下落不 情感失落时,造访最初的故地,伴夕阳秋雨.若此般境遇,怎番滋味.雨不慎溅至容颜,油然而生的愁怎能仍固挂在心头. 题记 曾几何时,我眷恋过那一片远山. 前阵子,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深秋之后的雨有种别样的感觉,哀怨沧凉,婉约明细.我望着远山,分 明明知道

从tomcat的永久区溢出看类加载方式以及内存分析工具

tomcat热部署导致的溢出: tomcat设置为热部署状态 reload='true'可能会产生永久区的内存溢出,首先永久区存储的是类的class信息,日志报出的信息有CGLIB的报错信息,查了一下有说CGLIB的动态代理占用了大量的永久区,所以再加上tomcat reload时候旧的类信息没有办法gc就导致了永久区内存溢出. 加载方式和热部署原理 java加载方式: java加载的方式是通过classloader对象加载,自带的classloader有sun.misc.Launcher$Ap

FIFO缓存区原理

1.缓存区的制作 思路:按照输入数据的顺序输出数据 简单地数据存储: struct FIFO_BUF{ unsigned char data[32]; int next; }fifo_buf; unsigned char buffer[32]={0}; void init_write_to_buf(void) { if(fifo_buf.next<32) { fifo_buf.data[fifo_buf.next]=buffer[fifo_buf.next]; //将buffer中的数据写入到f

堆中新生代,老年代,溢出实例,设置永久区溢出

1.堆溢出 main: public class HeapOO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UserBean> users = new ArrayList<UserBean>(); while (true) { users.add(new UserBean()); } } bean: public class UserBean { String name; int age; } 然后在运行的时候设置jvm参数 -

IntelliJ IDEA修改Output输出缓存区大小【应对:too much output to process】

IntelliJ IDEA默认的Output输出缓存区大小只有1024KB,超过大小限制的就会被清除,而且还会显示[too much output to process],可通过如下配置界面进行修改(Settings→Editor→Console),单位为KB 如果需要禁用缓存区大小限制就需要修改配置文件idea.properties 配置文件中原有设置: #---------------------------------------------------------------------

JVM【第八回】:【OutOfMemoryError异常之方法区溢出】

方法区用于存放Class的相关信息,如类名.访问修饰符.常量池.字段描述.方法描述等.对于这个区域的测试,基本的思路是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类去填满方法区,虽然直接使用Java SE API也可以动态产生类(如反射时的GeneratedConstructorAccessor和动态代理等),在本代码中借助CGLib直接操作字节码运行时,生成大量的动态类. 这样的应用经常会出现在实际引用中:当前的很多主流框架,如Spring和Hibernate对类进行增强时,都会使用到CGLib这类字节码技术,增强的类越

ACM/ICPC 之 优先级队列+设置IO缓存区(TSH OJ-Schedule(任务调度))

一个裸的优先级队列(最大堆)题,但也有其他普通队列的做法.这道题我做了两天,结果发现是输入输出太过频繁,一直只能A掉55%的数据,其他都是TLE,如果将输入输出的数据放入缓存区,然后满区输出,可以将IO时间消耗降到很低. 任务调度(Schedule) 描述 某高性能计算集群(HPC cluster)采用的任务调度器与众不同.为简化起见,假定该集群不支持多任务同时执行,故同一时刻只有单个任务处于执行状态.初始状态下,每个任务都由称作优先级数的一个整数指定优先级,该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若优先级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