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路由表,分组转发算法

前提:

IP数据报的首部中没有地方可以用来指明“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

那么,当路由器接受到一个待转发的报文时,是如何确定将该报文的传向呢?在此,我们引入“路由表”概念。

路由表如图所示:

当一个IP报文传到路由器R2时,则会通过查询R2所维护的路由表,根据IP报文段中的目的地址进行匹配。得到相应的下一跳地址。这样,

IP 数据报最终一定可以找到目的主机所在目的网络上的路由器(可能要通过多次的间接交付)。

只有到达最后一个路由器时,才试图向目的主机进行直接交付

当然,路由表内容不止上图所示。如下:

特定主机路由:

这种路由是为特定的目的主机指明一个路由。

采用特定主机路由可使网络管理人员能更方便地控制网络和测试网络,同时也可在需要考虑某种安全问题时采用这种特定主机路由。

默认路由:

作用:

路由器还可采用默认路由以减少路由表所占用的空间和搜索路由表所用的时间。

只要目的网络在路由表中匹配不到,就一律选择默认路由(详情见后面:分组转发规则)

用途:

如果一个主机连接在一个小网络上,而这个网络只用一个路由器和因特网连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默认路由是非 常合适的。 。

当路由器收到待转发的数据报,不是将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填入 IP 数据报,而是送交下层的网络接口软件

确认下一跳路由器之后,

网络接口软件使用 ARP 负责将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转换成硬件地址,并将此硬件地址放在链路层的 MAC 帧的首部,然后根据这个硬件地址找到下一跳路由器。

下面列出路由器之间分组转发的算法

(1)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 N。

(2)  若网络 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 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本文由Cout_Sev 搜集整理并修改

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

【网络基础】路由表,分组转发算法

时间: 2024-08-28 01:27:07

【网络基础】路由表,分组转发算法的相关文章

划分子网 子网分组转发算法

1.从两级IP地址到三级IP地址现在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早期ARPANET的设计之缺陷显露无疑:(1)IP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有时会很低:一个A类IP地址网络可连接超过1000万台主机,而每个B类IP地址网络可连接超过6万台.可是有些网络对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数有限制,甚至远小于这样的数量.(2)给每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庞大臃肿,降低网络性能.(3)两级IP地址不够灵活:只能在申请完IP地址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而无法按自己的需求变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85年起,在I

分组转发算法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N(子网掩码和IP地址做与运算可得出网络地址). 2)若N就是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地址,则进行直接交付,不需要在经过其他路由器,直接把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这里包括把目的IP地址D转换为具体的MAC地址(ARP协议),把数据报封装成MAC帧,在发送此帧):否则就是间接交付.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 4)若路由表中有达到网络N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

【网络基础】子网划分、基于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

为什么需要子网划分? 1.我们知道,Internet组织机构定义了五种IP地址用于主机的有A.B.C三类地址.其中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A类网络可能有 16 777 214台主机,它们处于同一广播域.而在同一广播域中有这么多结点是不可能的,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结果造成16 777 214个地址大部分没有分配出去,形成了浪费. 2.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IP地址资源越来越少.为了实现更小的广播域并更好地利用主机地址中的每一位,可以把基于类的IP网络进一步分成更小的网络,每个子网由路由器

网络基础之--IP数据报、分片策略、路由表

IP 数据报的格式 一个 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 20 字节是所有 IP 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IP 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 版本--占 4 位指 IP 协议的版本目前的 IP 协议版本号为 4 (即 IPv4) 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是 15 个单位(一个单位为 4 字节)因此 IP 的首部长度的最大值是 60 字节. 区分服务--占 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

IP数据报格式 及路由转发算法

ip数据报分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分为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 版本——占 4 位,指 IP 协议的版本 目前的 IP 协议版本号为 4 (即 IPv4) 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 是 15 个单位(一个单位为 4 字节) 因此 IP 的首部长度的最大值是 60 字节. 区分服务——占 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 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未被使用过. 1998 年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 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DiffServ)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 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

IP数据报转发算法 or 路由器转发分组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转发:表示的是为分组选择路径的过程 2.IP转发:其传统称法是IP路由选择(IP routing),IP转发它是为要发送的数据报选择路径. 3.分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都不能连续地传送任意长的数据,所以实际上网络系统把数据分割成小块,然后逐块地发送,这种小块就称作分组(packet).也有些书籍把分组定义为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4.分组转发(forwarding):是指在互联网络中路由器转发IP分组的物理传输过程与数据报转发机制.根据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与源

【linux基础】17、TCP/IP网络基础(上)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什么是网络? 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组成的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支持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的整个系统 产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条件: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954年 主机-终端的通信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以单个主机为中心.面向终端设备的网络结构.系统中除主计算机具有独立的数据处理功能外,系统中所连接的终端设备均无独立处理数据的功能 1969年 主机-主机的通信网络  ARPANET网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以分

操作系统网络__网络基础(2)

这里要说的东西,还是建立在上一篇的TCP/IP四层模型之上的,主要讨论分析协议栈的各个层包头结构,了解TCP/IP数据包头的组织形式.首先看一张图, 这张图反应的是数据的整个接收的流程,接下来我们就从下向上,一次说明每个包头结构. 以太帧头 这里的目标地址和源地址都指的的MAC地址,也就是网卡的硬件地址,都是占6个字节,48位,通常用12个十六进制数表示,如 08:00:20:0A:8C:6D, 这个在网卡出厂是已经固化,具体内容之后会提到. 帧类型有三种,IP.ARP.RARP.如图所示,以太

运维网络基础

对于系统运维人员,CCNA的学习难度不是很大,而且学习的周期较短,对于快速成为一个系统运维工程师中,网络搞的最好的,就足够了.如果时间精力有限,建议学习一下知识,作为步入网络知识的基石. 网络基础知识: n 涉及到网络的发展历程,网络的一些名词概念,路由,交换介绍 n OSI七层模型的介绍 n TCP/IP协议簇的简介,包含TCP/I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 n VLSM可变长子网的概念 第1章 初识网络 网络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到路由交换.安全.无线.语言.数据中心等多个方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