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篇我们说了,RPC框架的四个核心内容
- RPC数据的传输。
- RPC消息 协议
- RPC服务注冊
- RPC消息处理
以下,我们先看一个普通的过程调用
class Cli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remote = None ## # 内部是托付给远程remote对象来获取结果。 def sayHello(self): if self.remote: return self.remote.sayHello() else : return None class Serv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sayHello(self):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server = Server() client = Client() client.remote = server print(client.sayHello())
这是一个常见的过程调用的样例,client调用sayHello,实际托付给Server的sayHello方法来实现。但他不是RPC调用。由于起码不是远程的。另外,也没有我们提到的四个核心内容。
于是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一点点的代码改动,为其引入RPC框架。
第一步,订协议。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还是继续能多简单就多简单。
RPC请求:Request, 包括一个请求id 和 一个请求命令,如‘sayHello‘
class Request(object): ''' @RPC请求,包括命令id和请求内容两部分。 这个实现,与详细的RPC协议相关。 @这里是简化起见,採用python自身的字典作为其协议的数据结构 ''' def __init__(self): ''' Constructor ''' self.id = 0 #id的作用在于将Request和Response建立绑定关系.在异步调用时就实用 self.command = None #sayHello def __str__(self): return ''.join(('id: ', str(self.id), ' command: ', str(self.command)))
相同的,对RPC Response,也定义例如以下
class Response(object): ''' @RPC回复。 包括答复id和运行结果两部分内容。当中答复id与相应的请求id一致。 @简单起见。协议的实现使用python自家的字典 ''' def __init__(self): ''' Constructor ''' self.id = 0 self.result = Non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join(('id: ', str(self.id), ' result: ', str(self.result)))
定义好协议之后,我就对Client稍作改动,将原来直接的接口调用 self.remote.sayHello更改为 send Request (command=‘sayHello‘)
def sayHello(self): req = Request() // 构建一个RPC请求消息 req.id = 1 req.command = 'sayHello' return self.request(req) def request(self, req): rsp = self.remote.procRequest(req) // 将请求消息发送给远程服务端。 但由于传输层这里还没实现,所以先临时还是直接调用远端接口 return rsp.result
然后。服务端也要对应改动,须要依据request请求中的command命令,调用详细的方法。并将运行结果封装到Response中,返回给client。
def procRequest(self,req): rsp = Response() rsp.id = req.id if req.command == 'sayHello': rsp.result = self.sayHello() else: raise Exception("unknown command") return rsp
到这里。RPC框架中的RPC消息已经初具雏形,只是
- 我们并没有实现对应的encode和decode方法,没有基于能够跨设备的字符串传输,而是直接的内存变量传递。
- 如今的RPC request不支持带參数的请求命令。如add(a, b), 怎样在RPC消息中描写叙述參数a,b 。
这些问题我们在后面还会继续展开处理
时间: 2024-10-12 0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