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也养猪了,用AI的方式。产业互联网、赋能、互联网农牧业,被BAT鼓吹的概念在农业领域又落地了。按照一定的惯性思维,互联网赋能传统行业应该是从服务业到工业,最后可能才是农业,因为农业的基础更弱。但今天包括阿里在内的诸多互联网企业开始涉足农业,当中国的农业生产还没有过度到大规模的农场时就已经“跳级”到了AI农业时代。
据介绍,通过阿里的ET大脑能够建立猪的档案,该档案记录了年龄、体重、运动情况等数据,整个数据收集贯穿每个猪的成长过程,这些数据能够详细分析猪的健康程度、料肉比等情况。而在此之前,饲养过程中针对每个猪的监测都是人工完成,在准确程度和效率上跟阿里的这套系统是无法相比的。
阿里在农业上的快速布局,与马云的以色列之行不无关系。这个建立在沙漠之上的国家,土地贫瘠,但凭借农业高科技让其成为中东地区为数不多的实现粮食自给的国家。
阿里用AI养猪,京东給鸡加上了计步器,还起名“跑步鸡”,主打数据养殖带来的高效和健康。工程师文化的华为在农业布局上也是秉承了一贯低调的风格,推出了养殖项目——牛联网。用科技养牛,华为更加强调物联网终端在农牧业领域的应用,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给养牛这种传统产业带来了效率和品质的提升。AI技术不仅在养殖业得到应用,包括水果、蔬菜、粮食生产等多个领域也看到了AI技术的应用。
不仅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看中了农牧业的发展潜力,国外的公司也在通过技术为农业赋能。Resson公司开发了一种图像识别算法,可以通过这套算法检测和分类植物害虫与疾病;Abundant Robotics公司通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果树进行自动采果; Gro Intelligence、Descartes Labs、Orbital Insights等创业公司也正在通过天气信息、卫星图像和历史产量数据等,来开发产量预测算法。这些应用都在通过AI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组合应用提高了农牧业的节点效率和链接效率。
农业被互联网企业看中,还如此之快的从概念到落地执行,跟我国农业的现状以及整个技术发展有极大的关系。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业大规模协作程度较低,与北美、南美等机械化农业相比,我们传统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相对较低。这种劣势在今天互联网赋能农业的过程中却变成了一种相对优势,因为对于一张白纸的传统农业来讲,通过技术赋能,所体现出来的效果就很明显,这对输出技术的平台级互联网企业来讲,是不可错过的机会。
此外,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偏远农村能够实现终端传感器的联网可能,这是农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和硬件基础,在此基础上所有的AI、大数据和云部署才有意义。各大互联网企业必然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和机会。
当然,最大的诱惑力还是来自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规模之大超乎形象。中国农业市场达到10万亿以上的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在如此大的市场规模面前,通过技术赋能即可获得进入这一领域的门票,还能通过云服务高效地对各个细分领域进行布局,在不涉及具体生产的前提下,撬动这个领域的商业价值,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无疑是难得的机会。
尽管如此,互联网企业进入农业领域还是得用“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来形容。因为中国较为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让互联网企业整合产业资源变得难度很大,成本也会很高。另外,因为产业自动化水平低,形成的数据规模较小,为机器学习提供的数据就较少,在强调机器学习能力的AI技术面前,这也成为一个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伴随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也是需要全盘考虑到这次产业赋能的大局中,如何给农业机构和农民提供融资渠道,也是互联网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互联网企业进入农业产业的成果再一次证明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对于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农业企业来讲,都是彼此成就的机会,但面对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这一过程中,先迈出那一步的一定是互联网企业。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iqidian/p/999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