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IBM之三:人事制度I

因篇幅原因,本章分为两部分介绍,这一部分介绍聘用和考核制度,第二部分介绍升迁和薪酬福利制度。

聘用

IBM聘用的员工有固定工(Regular)、合同工(Contractor)和实习生之分。合同工类似于外包,据说并不IBM的工资标准,也不享受IBM的薪酬福利。实习生则以小时计酬。

IBM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聘用员工。有些职位仅面向内部,其他大部分均同时对内和对外。任何人都可以从网站搜索心仪的职位并提交简历。同时也鼓励员工推荐优秀人才,有奖金的。IBM也允许内部员工通过招聘程序自由转岗,甚至跨地域跨国度转岗,其工龄并不改变。由于IBM拥有庞大的职位体系,其员工总能找到适合的职位,也大大增加了留住优秀人才的可能。蓝色之路项目是专门提供给在校实习生的,优秀者可以拿到offer并在毕业后直接进入IBM.

IBM拥有庞大的职位体系,涵盖咨询、财务、HR、市场、销售、制造、法务、研究、开发、售前、服务、培训和技术支持等27个大类。

IBM全球员工均按Band分级别。Band从Band 0到Band 10,再往上是D、C、B、A、AA、TE、TN和NS,共19级。不同城市Band的员工数不一样,香港台湾的高Band人数较多,北京上海其次,其他城市更低。以前大陆地区Band10的人只有几个,现在据说有几十个了。

Band跟职位 (Title) 有关。Band5以下的职位是类似于前台、行政及实习生的职位,销售是从Band5起,研发人员从Band6起,经理从Band7起。社招的就看你的本事了。以软件工程师例,应届生往往是Band6,职位为Software Engineer,往上是Band7和Band8,为Staff Software Engineer和Advisory Software Engineer。从Band8起你可以考虑转管理,如果在技术上继续升迁则可能是Band9和Band10,为Consulting Software Engineer和SeniorConsulting Software Engineer。在往上就可能成为CTO或Fellow。直线经理(Line Manager)分为一线经理(1stLine Manager)、二线经理(2nd Line Manger)和三线经理(3rd Line Manager),往上还有各区域的主管(Director)、总监(Executive)、副总(VP)、高级副总(Senior VP)和总经理(GeneralManage)等。Manager由于升迁较慢,并不严格与Band一致。

Band还跟工资挂钩,每一级Band有一个工资区间,当你升Band后工资将至少满足该Band的底限。相邻Band间是有重叠的,保证不够升Band的人还能涨工资。IBM实行同Band同酬,也就是说同一Band在宁波等二线城市的薪酬跟在北京上海的一样,当然不同国家无法比较。再有就是同一Band的技术和管理是一样的,所以会出现一个经理下属的技术人员工资更高的现象。

Band是透明的,每个人的Band都可以通过Title和PRG码来看到。但Band所表示的工资区间却是没有官方信息。求职者只能通过各种小道消息来探知。

评:IBM的自由转岗制度使优秀员工不必苦苦等待按部就班的升迁,这大大增加了留住优秀人才的可能。其Band机制被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甚至作为一项咨询类业务对外卖,可见其高明之处。泄露工资具体额度的敝处大家都知道,但透明的Band加猜测的工资区间成为员工和求职者追求高Band的动力。建议求职者争取高Band低薪比拿个低Band高薪更有用。

考核

IBM用个人业务承诺计划(Personal BusinessCommitments,PBC)作为短期考核机制。PBC与员工升迁、内部调配、涨工资、年度奖金都有关系。每一位员工每年都要制定PBC目标,没有例外。PBC由业务目标(Business objectives)和发展目标(Developmentgoals)组成,人事经理还还会有人事经理目标( People ManagementObjectives)。业务目标是个人承诺的业务贡献,而发展目标是为满足业务目标而提升的技能目标。

年初员工和其直属经理一起讨论,根据其所在部门和直属经理的PBC目标来制定自己这一年的PBC目标。尽管是由自己制定,但可选择范围其实并不大。年中会做简单的review,主要为那些在年中加入的人有机会设定PBC,并不做打分(PBCRating)。到了年终,经理层会根据你的相对业绩来给你打分。相对指的是将你跟跟同一band的其他员工比较,也不仅限于本部门。IBM的每一个经理掌握了一定范围的打分权力,他可以分配他领导的那个部门的工资增长额度,并有权力将额度如何分给这些人,具体到每一个人给多少。

PBC分值有1,2+,2, 3 和4,越小越好。多数人获得的是2,只有优秀的员工会获得2+甚至是1。如果不幸拿到3或4,也不会被立马辞退,因为IBM是没有末位淘汰的强制手段的。

评:比起其他很多公司由领导打分的机制,IBM这种先个人承诺再打分的机制更加高明,员工对评定一般会心服。而将评分与升迁涨薪挂钩,使机制透明,也让员工明白该往哪里努力。

时间: 2024-12-25 18:46:37

我眼中的IBM之三:人事制度I的相关文章

我眼中的IBM之四:人事制度II

升迁 IBM采用双通道升迁机制 - 技术和管理.正如前文所述,员工通过升Band达到较高的职位和工资.每一级Band都有相应的要求,与年限.PBC和发明的专利(Patent)有关.比如从Band7到Band8,一般为3-5年,PBC须至少连续三年为2+或1,并发明过一项专利.当然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也会有差别,如果某项过于好年限也可能会少一些.Band8起你可以选择技术转管理或管理转技术.当你申请管理岗位时,会被放到备选库里,等到有空缺岗位时可以通过面试来获得.因为管理岗位的稀缺,其升迁速度

我眼中的IBM之一:价值观

在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工作的这些年,是我工作生涯的一个重要经历.我很荣幸能为这家百年企业服务.作为一名员工,我不敢说能对他有很深的了解,但很乐意总结一下对他的认识.我尝试从价值观.组织结构.人事制度.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来谈,并在每一部分加入一段粗浅的评论. 价值观 "公司能否繁荣昌盛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人类需求.利润只是一个评价体系,改善全民生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小托马斯沃森,前IBM 公司董事长 从进入IBM的第一刻起,每一名员工都会不断的被IBM的价值观"洗脑&

我眼中的IBM之二:组织架构

IBM有多种划分部门的方式,是一种矩阵式组织结构.这种矩阵式结构导致了复杂的汇报机制.你除了按职能部门向上汇报外,在项目级别上又可能需要向其他经理汇报. 按业务单元(BusinessGroup and Unit),可划分为 系统与科技部(STG):包括主机部SystemZ,PowerSystem含SystemP和SystemI(已卖给联想),中型服务器部门(已卖给联想)含Systemx和BladeCenter,专家集成系统Pure Flex System,存储部门(磁盘存储器.存储网络.磁带和光

对IBM,阿里巴巴,麻省理工,google的报道

IBM 1. IBM作为老牌企业,一直在引领者技术方面的变革.当IBM再一次从自我革新开始,期望能够更快的将认知计算和云推广给自己的合作伙伴和用户们,以帮助他们在新的转型期内,能够快人一步. 但是,我们所知的以往传统的合作伙伴模式已经不能更好的匹配现阶段的一些新情况.IBM自己也提出了对于合作伙伴计划的升级.在大会期间我采访到了IBM全球合作伙伴事业部.软件渠道副总裁Michael Gerentine,IBM全球合作伙伴事业部.硬件渠道副总裁Sergio Amoni以及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

IBM Watson启示录:AI不应该仅仅是炫技

https://mp.weixin.qq.com/s/oNp8QS7vQupbi8fr5RyLxA                         导语:当AI成为全球CEO口中的热词,关于"什么是好AI "的讨论显得更加至关重要,因为这也许关系企业的未来生死. 年中"AI价值观"的热点落下帷幕后,近日AI厂商技术"孰强孰弱"的讨论开始引发新一轮关注.其中IBM Watson作为瞩目焦点遭受了一些争议,主要源于媒体跟风.对Watson发展模式欠缺

【云快讯】之三十八《IBM 利用 Openstack 打通私有云和 Softlayer 部署》

2015-05-20 张晓东 东方云洞察 点击上面的链接文字,可以快速关注"东方云洞察"公众号 [背景] Softlayer 是几年前 IBM 花20亿美金购买的,最初 Softlayer 的云管理平台是基于 CloudStack,但是这几年随着 Openstack 的日益流行和影响力巨大,IBM 也不得不做出改变,在 Softlayer 中支持 Openstack. [新闻原文] IBM 在 Softlayer 中提供了 Openstack相关服务,让企业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把内部工作负

物联网平台构架系列:Amazon, Microsoft, IBM IoT 平台导论 之三 连接

最近研究了一些物联网平台技术资料,以做选型参考.脑子里积累大量信息,便想写出来做一些普及.作为科普文章,力争通俗易懂,不确保概念严谨性.我会给考据癖者提供相关英文链接,以便深入研究. -- 冯立超 HiwebFrank 3. 连 接 从物理连接的角度,有大量的底层技术,包括网线.WiFi.GPRS.3G / 4G / 4.5G.Bluetooth.Zigbee.RFID 以及正吵的 NB-IoT.LiTRA 等等,此不赘述. 对于协议,一般都主流支持 MQTT, HTTP, WebSockets

我眼中的互联网

"互联网"这个话题实在是太大,以我目前的能力去想这么大的问题也只会是管中窥豹,权当是不自量力的絮絮叨叨吧.   我为什么要反思并整理出这个系列? 一句话,感慨于过去的十几年是互联网的黄金阶段,而我居然与其失之交臂. 一方面,在本世纪(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行业像互联网这样大的影响力,如此深刻并真实的改变着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一个个相关的巨头企业飞速成长起来,像一部部超级吸金机器和印钞机,像"黑洞".我看到的是,互联网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相反是越来越神勇.(电子政

第一篇:数据工程师眼中的智能电网(Smart Grid)

前言 想必第一次接触到智能电网这个概念的人,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都会顾名思义的将之理解为"智能的电网". 然而智能电网中的"智能"是广义上的智能,它就是指更好的电网...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电力研究人员干脆就将智能电网定义为"未来的电网".好吧,这样的定义可不得了,因为涉及到"未来"的都是庞大而抽象的概念,就像未来的汽车,未来的电脑等一样,要想将它们描绘出来可不是个容易事儿(你知道未来汽车是咋样的吗( ̄. ̄)?).因此要想充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