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本身不断升级扩展的过程中,会引进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例如在Java领域里,面向对象、面向切面、微服务、依赖注入等都是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的新概念。
一本通俗易懂的书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来展开知识体系。作者要对文中的概念、术语保持高度的敏感。在每句话中提及一个概念时,都要考虑以下问题:
(1)对于本书的读者群,这是总所周知的简单概念吗?如果是,就无需解释。例如对于Java编程的书,读者肯定对“操作系统”具备了一些常识,就没有必要对此解释。
(2)对于复杂的概念,这是在书中第一次出现吗?如果是第一次出现,就要加以解释。如果在本节不适合重点阐述此概念,那应该提供相关的参照信息。在此处对此概念稍加解释,再让读者到XXX章XXX节对此概念获得更详细的了解。
例如假定在介绍Java流程控制的一章的范例中涉及到异常,此时对异常稍加解释,然后给出参考信息:关于异常的详细概念请参考本书第X章。
(3)在解释一个概念的时候,切忌用一个深奥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这样会让读者看了之后不知所云,无法继续深入学习。
下面分析网上的一段介绍“Spring Cloud”的文字:
Spring Cloud 是什么?
Spring Cloud 是一系列框架的有序集合,它利用 Spring Boot 的开发便利性简化了分布式系统的开发,比如服务发现、服务网关、服务路由、链路追踪等。Spring Cloud 并不重复造轮子,而是将市面上开发得比较好的模块集成进去,进行封装,从而减少了各模块的开发成本。换句话说:Spring Cloud 提供了构建分布式系统所需的“全家桶”。
以上这段文字中涉及到“一系列框架”、“Spring Boot”、“分布式系统”、“服务”、“服务发现”、“服务网关”、“服务路由”、“链路追踪”、“造轮子”、“全家桶”等词汇或术语。
对于已经在分布式领域有开发基础的读者来说,他们对这段文字会比较容易理解。如果这段文字是面向开发分布式系统的新手,他可能对许多概念都一无所知。这时候,即使读了这段文字,对Spring Cloud的认识还是模模糊糊。如果要让小白们理解Spring Cloud。就需要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扫清读者对基本知识的障碍,然后再引出Spring Cloud的解释。
文中的“造轮子”、“全家桶”是一些流行语,它们往往在某个时期很流行,过一阵又销声匿迹。对于业界人士会熟悉这些流行语,而入门人士未必听说过这些流行语,需要费力地去猜测它的意思。把文中的“重复造轮子”改为“重复编写额外的框架”,“全家桶”改为“集成框架体系”,这样会更一目了然。
总的说来,当作者在写书时,首先要定位好读者群。接着写书的时候,要一直设想自己是面对面地和读者交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这段话对方看得懂吗?如果看不懂,就要采用以下方式让读者看懂:
(1)换一种措辞更简单的说法。
(2)对其中的术语、概念进行解释,并切忌用更晦涩的概念去解释当前概念。
(3)结合典型的范例和形象的图片来阐述当前的语句。
孙卫琴
原文地址:https://blog.51cto.com/sunweiqin/2407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