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的maxThreads、acceptCount(最大线程数、最大排队数)

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f5b4f01012ljj.html

tomcat 的Connector配置如下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maxThreads="800" acceptCount="1000"/>

其中最后两个参数意义如下:

maxThreads:tomcat起动的最大线程数,即同时处理的任务个数,默认值为200

acceptCount:当tomcat起动的线程数达到最大时,接受排队的请求个数,默认值为100

这两个值如何起作用,请看下面三种情况

情况1:接受一个请求,此时tomcat起动的线程数没有到达maxThreads,tomcat会起动一个线程来处理此请求。

情况2:接受一个请求,此时tomcat起动的线程数已经到达maxThreads,tomcat会把此请求放入等待队列,等待空闲线程。

情况3:接受一个请求,此时tomcat起动的线程数已经到达maxThreads,等待队列中的请求个数也达到了acceptCount,此时tomcat会直接拒绝此次请求,返回connection refused

maxThreads如何配置

一般的服务器操作都包括量方面:1计算(主要消耗cpu),2等待(io、数据库等)

第一种极端情况,如果我们的操作是纯粹的计算,那么系统响应时间的主要限制就是cpu的运算能力,此时maxThreads应该尽量设的小,降低同一时间内争抢cpu的线程个数,可以提高计算效率,提高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

第二种极端情况,如果我们的操作纯粹是IO或者数据库,那么响应时间的主要限制就变为等待外部资源,此时maxThreads应该尽量设的大,这样 才能提高同时处理请求的个数,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处理能力。此情况下因为tomcat同时处理的请求量会比较大,所以需要关注一下tomcat的虚拟机内 存设置和linux的open file限制。

我在测试时遇到一个问题,maxThreads我设置的比较大比如3000,当服务的线程数大到一定程度时,一般是2000出头,单次请求的响应时间就会急剧的增加,

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四处寻求答案无果,最后我总结的原因可能是cpu在线程切换时消耗的时间随着线程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大,

cpu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在这2000多个线程直接切换上了,当然cpu就没有时间来处理我们的程序了。

以前一直简单的认为多线程=高效率。。其实多线程本身并不能提高cpu效率,线程过多反而会降低cpu效率。

当cpu核心数<线程数时,cpu就需要在多个线程直接来回切换,以保证每个线程都会获得cpu时间,即通常我们说的并发执行。

所以maxThreads的配置绝对不是越大越好。

现实应用中,我们的操作都会包含以上两种类型(计算、等待),所以maxThreads的配置并没有一个最优值,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配置。

最好的做法是:在不断测试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acceptCount的配置,我一般是设置的跟maxThreads一样大,这个值应该是主要根据应用的访问峰值与平均值来权衡配置的。

如果设的较小,可以保证接受的请求较快相应,但是超出的请求可能就直接被拒绝

如果设的较大,可能就会出现大量的请求超时的情况,因为我们系统的处理能力是一定的。

时间: 2024-08-25 06:39:05

tomcat的maxThreads、acceptCount(最大线程数、最大排队数)的相关文章

管理线程之向线程函数传递參数

向线程函数传递參数在构造线程对象时就可以完毕.可是要记住,默认情况下是把參数复制到线程内部,即使在函数中使用的是引用.比如 void f(int i,std::string const &s); std::thread t(f,3,"hello"); 上面代码中,函数f的第二个參数是std::string,传递的是char const *会转换为string. 当使用指针指向自己主动变量时.要特别注意: void f(int i, std::string const&

1002 数塔取数问题

1002 数塔取数问题 基准时间限制:1 秒 空间限制:131072 KB 分值: 5 难度:1级算法题 一个高度为N的由正整数组成的三角形,从上走到下,求经过的数字和的最大值. 每次只能走到下一层相邻的数上,例如从第3层的6向下走,只能走到第4层的2或9上. 5 8 4 3 6 9 7 2 9 5 例子中的最优方案是:5 + 8 + 6 + 9 = 28 Input 第1行:N,N为数塔的高度.(2 <= N <= 500) 第2 - N + 1行:每行包括1层数塔的数字,第2行1个数,第3

d010:盈数、亏数和完全数

题目: 对一个正整数N而言,将它除了本身以外所有的因子加起来的总和为S,如果S>N,则N为盈数,如果S<N,则N为亏数,而如果S=N,则N为完全数(Perfect Number).例如10的因子有1.2.5.10,1 +2+5=8<10,因此10为亏数,而12的因子有1.2.3.4.6.12,1+2+3+4+6=16>12,因此12为盈数.至于6的因子有1.2.3.6,1+2+3=6,所以6是完全数(它也是第一个完全数).现在请你写一个程序,输入一个正整数N,然后印出它是盈数.亏数

丰沛数_不足数_完全数

因数的和比数字本身大的数称为丰沛数. 因数的和比数字本身小的数称为不足数. 完全数是一个整数:其因数之和(不含本身打因素)加起来就是数字本身. 1 theNum = int(raw_input('Please input a number to check:')) 2 3 divisor = 1 4 sumOfDivisor = 0 5 6 while divisor < theNum: 7 if theNum % divisor == 0: 8 print divisor, 9 sumOfDi

hdu 2521 一卡通大冒险 (斯特灵数,贝尔数)

/* 将N张卡分成若干个集合,集合不为空,有多少种分法. f[n][m]表示n张卡分成m组的种类数,那么f[n][m]=f[n-1][m-1]+f[n-1][m]*m,//第二类斯特灵数 而ans[n]=sum{f[n][l]}(1<=l<=m).//ans为贝尔数,Bell数是将P个元素集合分到非空且不可区分例子的划分个数. 其中:f[n-1][m-1]代表第n个人自成一堆: f[n-1][m]*m代表第n个人不自成一堆. */ # include <stdio.h> # inc

48.输入任意正整数,编程判断该数是否为回文数(回文数是指从左到右读与从右到左读一样,如12321)

//1.输入一个数,将其每一位分离,并保存如一个数组 //2.判断数组最后录入的一位是第几位 //3.循环判断是否满足回问数的要求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temp; int k=0; int a[20]; cout<<"please input an number: "<<endl; cin>>n; for(int i=0;i<20;i+

NYOJ---蛇形填数(方块填数+三角填数)

蛇形填数 时间限制:3000 ms  |  内存限制:65535 KB 难度:3 描述 在n*n方陈里填入1,2,...,n*n,要求填成蛇形.例如n=4时方陈为: 10 11 12 1 9 16 13 2 8 15 14 3 7 6 5 4 输入 直接输入方陈的维数,即n的值.(n<=100) 输出 输出结果是蛇形方陈. 样例输入 3 样例输出 7 8 1 6 9 2 5 4 3 来源 算法经典 解析:个人认为是道比较经典的模拟题,很考察基本功,今天又拿来做了一下,方法就是模拟每个方向的坐标变

作业-- 统计文本文件中的字符数、单词数、行数

用AndroidStudio解析统计文本文件中的字符数.单词数.行数. 代码部分: package administrator.mc; import android.os.Environment; import android.support.v7.app.AppCompatActivity;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view.View; import android.widget.Button; import android.widge

如何获取ResultSet的行数和列数

当我们执行数据库查询返回一个ResultSet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这个ResultSet的大小,即它的行数和列数.我们知道它的列数可以通过resultSet.getMetaData().getColumnCount()很容易地得到,然而,java API没有提供直接访问ResultSet行数的接口. 这个时候,有三个办法可以解决: 1.改用select count语句,然后直接从ResultSet里面获取结果: try { Statement statement = connectio

数塔取数问题

题目六.数塔取数问题 一个高度为N的由正整数组成的三角形,从上走到下,求经过的数字和的最大值. 每次只能走到下一层相邻的数上,例如从第3层的6向下走,只能走到第4层的2或9上. 5 8 4 3 6 9 7 2 9 5 例子中的最优方案是:5 + 8 + 6 + 9 = 28 Input 第1行:N,N为数塔的高度.(2 <= N <= 500) 第2 - N + 1行:每行包括1层数塔的数字,第2行1个数,第3行2个数......第k+1行k个数.数与数之间用空格分隔(0 <= A[i]